导语:录取办公室的职员是有限的,招生官审核材料的时间是有限的,录取比率几乎不变,申请人数又大幅增加。不深谙七大细节问题,如何决战申请之巅?
一到11月1日,一年一度的美国大学申请季就到了重点的决战阶段。
在提交申请的重点时刻,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为了更有针对性,防止泛泛而谈,我就依据去年的申请结果,特别是一些失误案例,简单说说今年在最后冲刺阶段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吧。
至少提前一周提交申请材料
去年美国大学申请人数再革新高,录取率再革新低。在常春藤8盟校中,除普林斯顿大学申请人数较上一年略有降低以外,其他各校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有些申请人数较去年增长7.6%。与此相应,录取率也再革新低。其中录取率最低的哈佛大学,总体录取率仅为5.9%。在公立的加州大学系统9所学校中,角逐也日趋惨烈。洛杉矶分校总共收到超越8万份申请,录取率只有18.2%;伯克利分校总共收到7万多人,录取率仅为17.3%。
在此大背景下,申请者除去比拼综合实力以外,使用哪种申请方案和申请方法,或许会决定申请成败。不少学生肯定拖到申请截止最后一刻提交我们的申请,这在理论上是没问题的,但事实上可能致使申请失败。去年某校有两位各方面条件基本相当的同班同学,选择申请同一所大学,一位在截止日期前10天完成提交,顺利录取;另一位在截止日完成提交,结果被拒。个中缘由复杂,但有一个状况还是明摆着的:需知一所大学招生办公室的员工一直有限的,国际生的录取比率是基本不变的,面对数以万计而且每年都在大幅度增加的申请文书,“先到先得”的几率应该相对较高。或者说,留足提前量,能够帮助招生官充分看重并仔细审核你的材料。去年的拒信中,有些学校就破例增加了一句话:“大家确实没能力审察所有申请,抱歉。”
少讲或不讲招生官看不明白的故事
申请文书需要讲述我们的故事,这个已经得到绝大多数同学的认同。但该讲什么故事,怎么样讲呢?去年有位同学,英语水平很好,其他条件也好,就是在申请文书中,必须要讲自己给《哈利·波特》写续集的故事。大家的咨询指导师觉得,他写的还是中国孙奥创的故事,招生官可能理解不了,建议另写一篇。这位学生坚决不愿割爱,只赞同两所学校用老师指导的另一篇文书。结果是只有这两所录取,其他全拒了。
还有一位同学,申请维克森林大学,明确的专业志向是学习经济学。但他提交了一个自己热爱戏剧的故事。招生官不太了解,电话应聘时直截了当地问:你热爱戏剧和你的经济学专业理想之间有哪些关系?幸亏这位同学还能急中生智,想到戏剧创作的“三一律”和宏观经济的均衡理论,才涉险过关。倘若应聘官没给他讲解的机会,那就非常不妙了。
“剑走偏锋”正中靶心
美国大学招生官想录取哪种国际生?简而言之,能为校园带来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中国学生在美国校园里最大的闪光点是什么?说白了,是数理化基础好,能带动其他学生学好数理化。在硅谷年代,可能斯坦福比哈佛更受追捧。去年斯坦福的录取率创下最低,但北京有位同学还是如愿以偿。他既没全国奥赛大奖之类的“硬通货”,也没拿得出手的实验或创造,如何在招生官面前展示自己是独特的“那一个”呢?大家在深入交流过程中发现,这位同学热爱佛学,看过控制论鼻祖诺伯特·维纳的《控制论》,于是一篇用信息论原理探索佛学意境的文书出手了。非常显然,这位同学了解斯坦福的招生官十分喜爱拥有革新精神的学生,而他找到了“迎合”招生官眼光的最好切入点。看上去“剑走偏锋”,实质正中靶心。
擅用性别优势,掌握“曲线”救国
某校一位男孩和一位女孩是同班同学,去年同时申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工学院,成绩弱一些的女孩被录取,男同学被拒了,父母有的疑惑。读过《美国大学申请信息白皮书》的同学和父母,必然会发现大多数美国大学男女孩比率基本均衡,女孩比率稍微超越男孩。但一些以工程见长的学校,或者综合性大学的工学院,男孩比率远大于女孩,如加州理工的男女孩比率大约是62%?38%,乔治亚理工大约是70%?30%,伦斯勒理工大约是72%?28%。美国大学不但重视文化多元,也重视男女比率平衡。目前工学院男女孩失衡,有女孩申请人家自然欢迎。女孩学工程如能顺利完成学业,找工作继续有优势;入学之后万一感觉骨头难啃,换个专业也来得及。有时“曲线”确实胜过“直线”。
展示人文专长应该注意“中外有别”
十多年下来,申请者中钢琴十级、艺术体操一级运动员等数见不鲜,好在这类才艺招生官一看也了解。但去年有位同学特别强调自己在书法方面的才能,而且临摹王羲之《兰亭序》数百遍,在我这粗通书法的人看来居然有七分相似,但你让招生官理解中国书法的精妙,不是为难人家吗?再说把“模仿”作为一项才能展示,申请失利也就在所难免。还有热爱昆曲的同学,最好是在将昆曲与西方古典戏剧的比较中得源于己的感悟。需知招生官审核一份材料的时间是有限的,故意跟招生官捉迷藏,是在考验人家的耐心。
让“小故事”能发挥大用途
媒体有报道说去年南方一位喜欢吃泡面的申请者遭到名校招生官的喜爱,我不了解具体内情。但我了解有不少申请者讲述我们的“小故事”,申请成功了。今年有位同学申请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讲述的是自己11岁的时候,大人都不在家,一个人挖空心思疏通家下水道的故事,结果如愿以偿。但某地有位申请者在申请文书中发誓,要研究中医攻克癌症,自然是失利了。
千万不要伤害招生官的“自尊心”